“互联网 +”农业深度融合
2023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
《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重点工作的意见》
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
深入实施“数商兴农”工程
政策时间轴
“数商兴农”词云图
"数商兴农"
是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
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良好趋势
基础一:数字经济2.0时代,
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
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
数据来源: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
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,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。
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出现,生产、分配、交换、消费等各个环节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,整体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提升。
通过数字化管理,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,减少资源浪费,推动绿色生产。
在此基础上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,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。
基础二:农业产量提高是
农村电商发展的前提条件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
产品可供性提高
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意味着市场上有更多的产品可供销售,且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,农产品在产量增加的同时,品质也得到了提升。
当农产品供应充足时,电商平台能够获取更多的货源,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这不仅有助于电商平台的运营和发展,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化。
产业结构优化
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有助于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,即农产品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,可以形成标准化的生产和销售模式。
这样使得农产品电商在采购、存储、运输等方面更具优势,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,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。
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逐渐向多元化、高效化方向发展。
立足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
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
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
等相关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基础上
中央分析数字经济环境下
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
从“互联网 +”农业深度融合、
物流体系优化、
人才创新能力培养、
地区发展迈向相对平衡等方面
提出推动数字经济环境下农村电商的发展途径
即“数商兴农”四大路径
“互联网 +”农业深度融合
物流体系优化
人才创新能力培养
地区发展迈向相对平衡
这四大发展路径的实现情况
数商兴农战略如何精准施策
以激发农村电商的无限潜能
将是本文的探讨核心
重塑农业生态 驱动增长引擎
"互联网+"农业深度融合
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
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
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
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
深度融合于农业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
以此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
在“互联网+生态农业”领域
一些农业企业成功实现了
多肉植物全产业链条的闭环式发展、
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护
以及全运营体系的立体化拓展
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
还催生了新型业态
如“云认养”、新型电商、数字农场等
这种融合不仅便利化、实时化、
物联化、智能化了
农业的生产、经营、管理和服务等环节
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
表现①农业数字化稳步进行
截止 2021 年底
中国行政村、脱贫村
通宽带率100%
行政村通光纤、通 4G 比例
均超过99%
截至 2022 年
全国共开通了80 多万个 5G 基站
实现了全国范围的
“村村通宽带”
“县县通 5G”
数据来源: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
数据来源: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
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
为农业农村普及互联网技术
奠定了基础
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
农业数字化稳步进行
数据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
表现②农村电商进入
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
2016年以来
农村电子商务在促进农产品上行
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
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
改善提升农村风貌等方面成效显著
成为推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
和数字乡村建设
的重要抓手
数据来源:商务大数据
畅通流通脉络 提升服务效率
截止2021 年
中国建制村快递进村比例已超过80%
全年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370 亿件
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
超1.85 万亿元
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再创新高
2023年物流总额超过5.3万亿元
同比增长4.1%
数据来源: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
从2021年到2023年
农产品物流总额连续三年超过5万亿元
通过实现信息化、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改造
农民更容易地掌控
农产品的数量、质量以及市场需求
从而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
高效的物流系统
不仅可以降低
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
增加农民收益
还可以突破
农产品成熟周期短暂的时间限制
和地理销售半径有限的空间限制
大幅拓展农产品消费的市场纵深
有助于实现农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